[正念生活,延長預期壽命]
!往下讀前須知!
正念 ≠ 正向思考。正念(mildfulness)很常被誤會是「往正向想」,兩個其實完全沒有關係!(就像周潤發與周星馳一樣)
正念=專注+覺察=「刻意地將注意力放在當下,對於一刻接著一刻所顯露的經驗不給予評價」=專注當下,覺察當下是否專注。
正念不是一種技術,是一種體驗,是一種生活方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正念的核心概念看似簡單,但其實做起來相當不易!
我們的大腦可能無時無刻都冒出滿滿的想法,有許是追憶過去,也許是計畫未來,但真正全新專心在當下的時間卻相當有限,像是邊吃飯邊聊天、邊工作、邊追劇,卻忽略囫圇吞下的是什麼東西?吃起來是什麼味道?那麼吃進去的東西,算是吃過?還是沒吃過?
記得自己在接觸正念的觀念之前,經常沖泡咖啡,卻從未仔細地品嚐喝起來的味道是什麼,有時幾乎是咖啡水也不自知;當自己開始將注意力放在喝咖啡這件事時,才驚覺原來咖啡的香氣是這麼濃郁,色澤這麼黑亮,喝過量時胃會有酸酸、悶悶的感受...。不禁在心中問自己:我錯過了什麼?
還記得先前在<正念-八週靜心計畫,找回心的喜悅>一書中看到一段陳述:正念能協助你延長預期壽命!
為什麼?
原理是正念可以幫助我們透過增加專注與覺察,讓「清醒」的時間更多。如果我們每天渾渾噩噩度日,或是總在忙碌的自動反應中度過,時間一晃眼就過去了,可能某天才會驚覺腰圍突然變粗、臉上多出了皺紋、父母長出白髮、孩子開始上學…,自己彷彿從未好好過日子。
就像電影<命運好好玩>的主角一樣,當他獲得遙控器可以快轉人生中一切例行事務或不想經歷的經驗時,初始好像是很棒的事,但當快轉成為習慣,所有例行事物都開始自動快轉,他真正有意識體驗生活的時間,都只剩破碎的片段,一回神,還在懷中撒嬌的小女兒都已準備出嫁,妻子也因為自己在家庭總是心不在焉而離婚,主角懊惱著,後悔著,恨不得能有機會再一次好好過生活...。
正念帶著我們思考,如果我吃了一口飯,但我根本沒注意到我吃了一口飯,那這樣算是吃了嗎?如果我活到80歲,但我根本沒有注意到生活的當下與經驗是什麼?那麼我算活到80歲嗎?
如果我們每天能有意識過生活的時間增加,相對「真正活著」的時間也增加了!
前陣子參加正念療法督導工作坊時,講師石世明心理師分享了一段將正念療法運用在癌症病人的經驗,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是:「縮短生命的,不是癌症,是生命空轉」,幫助病人體會「癌症治療好了,應該會想把時間用來享受生活,怎麼反而花在擔憂疾病呢,實在太可惜了」。大概就是這樣的心情吧!
我今天給自己的問題是:今天有好好體驗生命嗎?
推薦閱讀:
1. 吳茵茵(譯)(2012)。正念-八週靜心計畫,找回心的喜悅 (原作者: Mark Williams, PhD、Danny Penman)。天下文化。
2. 石世明(譯)(2016)。八週正念練習-走出憂鬱與情緒風暴(原作者: Mark Williams, John Teasdale, Zindel Segal)。張老師文化。
文/洪千惠臨床心理師
#臨床心理師的日常
#正念 #mindfulness